三脚架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三脚架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释放改革红利力促经济转型

发布时间:2020-07-13 12:44:58 阅读: 来源:三脚架厂家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态势依然延续。对此,多位专家表示,随着改革红利的释放,未来中国经济依然具有很强的韧性和竞争能力。当前,要在稳住宏观政策基础上,巩固社会政策,放活微观政策,使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得以发力。

宏观政策要稳住 无需出手新刺激政策

5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速比上月反弹0.4个百分点。此前国家统计局4月中旬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速为7.7%,比上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但仍高于今年7.5%的预期目标。

“无论是4月份工业增速略有反弹,还是一季度经济增速略有回落,基本判断不变: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内生动力仍有待增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

虽然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也的确隐含着不少风险:货币存量仍然较大,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与GDP之比接近190%,通胀压力始终没有得到缓解;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值得高度警惕;“影子银行”需要关注;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热钱涌入需要防范……

事实上,我国经济面临的矛盾,是短期和中长期问题交织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寄希望于大规模政策刺激把经济拉回高增长,显然是找错了“钥匙”。

“经济增速‘换挡期’切忌猛踩油门、猛转方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表示,为避免行政干预后遗症,宏观政策应当以稳为主,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应对措施防止增速回落突破底线,但不宜频繁出手。宏观调控只能熨平短期波动,根本解决问题要靠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

近期高层的两次会议上也透露出重要信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4月25日召开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5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稳定增长、防控通胀、化解风险,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迫切需要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出实招。

“政策重点正从短期稳增长,向中长期调结构、促改革转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分析,当前宏观调控“稳”字当头,推动结构调整、深化改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有社会政策的托底,力度将会更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物价维持低位运行,表明整个宏观经济运行平稳,这为改革争取了一定的政策空间与回旋余地。稳住宏观政策不是一味追求经济增速。虽然经济放缓在国内引发了放松宏观政策的声音,但坚持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目标不能放弃。

种种迹象显示,当前中央已高度关注地方债务、影子银行、房价高企等风险,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以整顿治理,而一些治本之策也在积极酝酿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特别提出,“金融领域潜在风险需要加强防范”“抓紧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监管部门近期对影子银行、地方融资领域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一步完善了对影子银行、地方融资平台的监管框架,着手化解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这些举措有助于防控金融风险,约束地方债务的膨胀。

“我们注意到,尽管经济面临增速下滑的严峻形势,但政府并没有出台大规模的刺激计划,而是容忍速度换挡,调结构、转方式、求质量正在发力,这是一种积极的变化。”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表示。

社会政策要托底 民生领域需攻坚

在当前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稳”并非意味着消极,而是要稳中求好、稳中求进,并以此为契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重点关注经济及民生领域浮现出的问题并开展攻坚。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指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社会政策托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社会政策托底,意味着财政花在民生上的钱不能撒‘胡椒面’,重在保基本。我们想做、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必须有务实的态度,扎实的努力。”

事实上,一些被经济高速增长掩盖的社会问题,在增速放缓阶段变得更加触目。房价高、贫富差距扩大、环境污染、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集中力量攻坚解决。

为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在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采取措施,及早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制度,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住房保障工作,做好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等。

5月14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天津考察时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在安邦咨询高级研究员贺军看来,“社会政策托底”就是要织成一张社会安全网,因为这是社会稳定的底线。

专家普遍认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方面有助于减少和缓冲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对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震动,同时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拉动作用。

微观政策要放活 以改革激发经济活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市场机制本身对经济运行具有自动调节作用,能够调整一般性经济波动。如果过多地依靠政府主导和政策拉动来刺激增长,不仅难以为继,甚至还会产生新的矛盾和风险。因此,推动经济转型需要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造力。

在不少专家看来,微观政策放活就是要依靠改革,在减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相关行业等方面着力,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的转型与增长。

“当前既要解决经济稳增长问题,还要兼顾经济中长期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形成新的增长点和比较优势,这要求从微观政策发力,使微观主体的活力充分释放出来。”冯飞说。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解决经济问题的关键在于释放中小企业活力。今后不应再简单重复以政府为主导的大项目投资,而应切实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资参与。他建议,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投资限制,对中小企业进一步减免税负。

贺军认为,放活微观首先意味着放开微观市场,放松各种市场管制,拆掉市场中的很多樊篱。其次,政府应该下放权力,尤其是投资审批权力。

在这方面,政府正在行动。国务院5月13日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动员部署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工作。会议提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是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一招,今年要开好头。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打开转变政府职能这扇大门,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造力。(记者 任峰 毛振华)

青海定制工服

项城工服设计

潍坊工作服设计